Sunday, February 19, 2012

双王辩论的“黑天鹅”效应

2月18日的双王辩论,带来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意义来的大。
不管两位辩论员怎样离体、躲避问题,
不管现场的“观众”如何发问或发飙,
或不管辩论后各路人马的中立人士向两位辩员各打五十大板以示中立的伪评论,
这次的辩论会所带来的冲击是不能被忽视的。



对于这次的辩论,
有人指责蔡总一开始就提回教党在民联的地位,乖离了政治辩论的题目;
同样的也有人指责林首长在面对“观众”的提问时,傲慢的视而不见,答非所问。
对于两位辩员在辩论时犯的错,我想是情有可原的。
蔡总一开始就不小心就问了离体的问题,我想蔡总身为拥有百万党员的马华之首,关心大马华人政治命运无可厚非。
所以在保护族人心切之下不小心问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导致了辩论会的离题。
同样的,林首长面对“观众”提出与辩题无关的问题,当然可以不回答。
但这也反映出老百姓们有对很多国家的宏观议题如回教法到微观的小议题如拖车,都需要得到领袖们解释或看法。
而辩论或时事论坛,就是为老百姓们解答这些疑问的最好平台之一。


我记得在几年前,电视上每个星期都有很多时事清谈节目。每期的节目都会对当个星期国内外最热门的话题进行讨论,
如果讨论的是政治问题,电视台都会邀请朝野双方或民间领袖或评论员等人上电视对该课题发表看法。
在那个时候很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朝野双方的唇枪舌剑;时而还有观众的来电,对台上的领袖们提出尖锐的问题,
朝野双方各出法宝来应对观众的问题,场面异常的精彩,我对时事课题的关注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
其实那个时候可算是大马政治辩论的育苗孕育之时。
可惜的是,过后全部的政治清谈节目,所有电视台的很巧地面对了“收视率不佳”或“品牌需要重新定位”的瓶颈问题,
在“商业因素”的考量上,所有的时事评论节目要么都遭到腰斩,要么就被“河蟹”到半死不活的四不象节目。
从那以后,政治辩论幼苗以枯萎,我们也迈向了“政治辩论不是我国的文化”的时代。


好了,辩论变成了不是我们的文化。各路政治领袖的政纲、老百姓的民怨,都无法得到一个适合的平台分享。
难得过了这么多年,突然来了一个现场直播的辩论会,朝野领袖和民间百姓当然如久旱逢甘泉的饥民一样,
兴奋之余难免会在辩论时越线离体或发表问题是略为激动过火了一点。
当天的一个小时辩论,双方人马在辩论时,还要完成称赞自己、攻击对方的政策、提出自己的主张的任务,
难免会顾此失彼,不能尽善,导致这次的辩论不能很好的对辩题作出讨论。
我们不能因为这次的辩论离体或支持者叫嚣的举动,而忽略了政治辩论的意义与好处。
以其自认清高地往双方辩论员或支持者各打50大板嘲笑他们胡闹、没有纪律
或以其人肉搜索一个问了一个和当天辩论题目无关的党员(况且人家还是美女来的 TT)
大家不如花时间、精力一起推广政治辩论,让辩论变成我国的文化。

平心而论,当天的两位辩员的辩论技巧都不是很好,对辩方的问题都没有很好的回答。
我们可以批评说两位不会辩论、两位的辩论水平,比起台湾、美国之流根本就像萤火之光堪与日月争辉。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林蔡两位在辩论上的不足,归于我们政治辩论文化不普及,导致我们的水准比国外输了几个档次。
这样就更应该推广政治辩论文化呀~

巫统不是很常说辩论不能解决问题吗?这样的论述也许得到一些选民的认同。
然而,只要我们大力推广如这次辩论般的政治辩论,或举办以不同语言发表政见的辩论,
让各族人民有机会看到这些所谓“不能解决问题”的辩论的好处。
当老百姓发现政治辩论的好处时,就会要求当权者也要公开进行政策上的辩论,
从而产生一股强大的民意压力,迫使巫统为主的国阵政府“解严”,让政治辩论也在大马流行。
有谁知道,这次被人批评为“很乱”的王对王辩论,不会对马来社会产生强大的心理效应,
到最后变成导致首相纳吉被逼与安华在电视上进行政策上辩论的第一只黑天鹅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