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同事逛書店,看到書店把Malcolm Gladwell其中4本作品(目前為止,他一共出版了5本書),包在一起,還真的名副其實的捆綁式銷售。4本100塊,就買下了。此君成名已久,聽說每一本作品都是暢銷書。第一本成名之作《The
Tipping Point》在2000年出版,聽說那時華爾街每一個管理層的辦公桌上,都放著這一本書。
非常喜歡他的作品,他把前人的許多研究成果加以分析歸納,並通過自己的一些訪談記錄,最後做出自己的結論。書評對於他作品的評價“足以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也許有一點點誇張,但看了他的書後,卻真的讓我們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來了解這個世界。套句老套的話就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他的第三本書,《Outlier》,以統計學和科學的方法探討成功(人士)的故事,我非常喜歡。這裡的成功人士的故事,並不是我們很常在網絡上看到的那些“李嘉誠對年輕人說的10個道理”那些八股文,而是以大量的數據輔助,以改變我們對“成功人士”的認識。
Outlier,是統計學裡的概念,中文名稱應該是“離群者”之類的,意思就是和大部分(平均)指數相差很大的個體。如一間課室裡小朋友的身高是150-170,那麼有個190身高的同學就是整班學生裡的“離群者”了。這本書裡,outlier是指異於平常人的“成功人士”。
第一章裡,作者研究的對象是冰球(ice hockey)裡的超級明星。冰球是加拿大的著名運動(作者是加拿大裔),有天賦的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就星探被發掘,然後重點培養。作者研究他們的年齡後發現,大部分冰球界裡的超級巨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出生年份都是在頭3個月。過後他研究棒球裡的數據,發現很多著名的棒球員,也是在頭3個月出生的。
需知道,這些球員選拔都是在很小的時候(4-6歲)被新探挖掘,然後重點培養。想像一下,一個在1月份出生的孩子,比另一個在12月出生的孩子,多了12個月的發育優勢,兩者在運動比賽時,12個月的發育是否有優勢?一個29歲和30歲的人打架,30歲人應該沒有特別的優勢,但5歲和4歲的小朋友,還在發育的階段,一年發育差別,會造成很大的差別。所以“早發育”的小朋友,會比“遲發育”的小朋友擁有體力等身體優勢,被選中培訓的機率也高。
接下來,就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了。那些被認為“有天賦”的小朋友,會受到最好的資源、最好的教練等訓練;較差的一班,就會得到相對少的資源,久而久之,那些被認為“有天賦”的小運動員,就真的比“差班”的小朋友進步更多了。運動是醬,課業學習也是醬。比如早幾個月發育的小朋友,頭腦比其他小朋友強一點。但老師會認為他們“聰明”一點,而更加注意他們,被老師更加關懷的小朋友因為信心等加強,就會變得越來越喜歡學習,越來越“聰明”。
在書裡,作者也提到一個我們華人很喜歡講的,時勢造英雄。作者給出美國許多20世紀初的富翁,都是出生在某一個時代,而且不能太早,不能太遲。太早趕不上美國的繁體時期,出生太遲又會被捲入一、二戰的漩渦,所以要變成富翁,投胎的時機是很重要的。卡耐基、洛克菲勒等超級大咖,出生時間幾乎是一樣的。
同樣的,書中也引用許多電腦界的霸主,包括許多人熟悉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普通的成功故事會告訴你,比爾的成功,是經過很多的努力;但書中提出了一個歷史背景,就是:程序編寫的簡化,和比爾蓋茨的家庭背景。在那個電腦一點都不普遍的年代,打程序代碼不像今天這樣,要打就打,反而是要付出相當長的時間。到了蓋茨中學的時候,這麼巧程序編寫進行了一場小革命,平行匯集的代碼運行被發明,讓一部電腦在同一時間內,可以讓超過一個人在編寫程序。加上蓋茨母親的影響力,讓比爾他比其他人多了用學校電腦的機會,以加強自己的程序知識。
電腦程序編碼的革新,和老母的影響力,如果蓋茨生在程序編碼很麻煩的早10年,或老母不是和學校有關係,這個世界是否有微軟,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書中還花了很長的篇幅,來分析一個民族的文化,對其民族的影響。這就是我們很熟悉的民族DNA、華人醬缸等詞彙。民族DNA這種說法很“政治不正確”,因為好像你是某個民族,基於DNA的限制,你只能永遠這樣了,許多大愛的膠人並不喜歡這個理論。但所謂的民族性,並不是生物學上的基因,而是文化語言等的後天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籠統民族特徵。
好像我們在大馬都知道,但現在愛馬鏟理論盛行,而沒人好意思在說的“偏見”——『華人的數理,比馬來人好』。但作者畢竟來自優等文明的西方國家,當我們還在政治正確不敢講這個那個時,人家用了許多數據來解釋問題。比如在西方世界也認為,為何亞洲人的數學,比鬼佬好。作者認為,這是語言的優勢。中文裡的數字,都是一個聲調的,一二三四五(yi、er、san、si、wu),比起英文one、two、three、four、five快很多,用馬來文來念satu 到sepuluh就更慢了。
而且中文的優勢,可以讓小朋友在短時間把語文轉去數字,在頭腦裡進行計算。如中文的“五加三”,中文使用者可以短時間內在腦海裡想像出“5+3”,比起英語five plus three再變成5+3,快了很多。用馬來文lima tambah tiga,就更加慢了。久而久之,亞洲裔的學生就比鬼佬更快學好數學,更加得到老師的喜歡。就像上面提到的,會被重點培養,學生們的信心也來了,最後良性循環,變成亞洲人/華人的數學比白種人/馬來人好。
把成功人士的成功歸納成“好運”、“出生好”、“歷史背景”,並不是要貶低任何成功人士的努力。畢竟作者在書中也有提到,每一個成功人士,都經歷了“10000個小時的鍛煉”。雖然蓋茨是交上好運可以編寫程序,但他也付出了10000個小時的努力,才有日後的成就。 富翁、球星們的成功,肯定付出了比常人多很多的淚水、汗水,但我們也不要忽略了背後的制度問題、或歷史因素。如果把作者的數據再加研究,發現是正確的話,進行在政策上,真的可以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更有人性。
想像一下,如果學校裡分班,而是根據出生月份。1月到3月出生的一班,4月到6月的一班,這樣的分類,不會讓學生們產生很大的差距,而且最重要的,會讓我們的社會,多了4倍!4倍傑出的冰球手、或棒球手,或“聰明的學生”。如果社會了解許多成功人士的成功,是基於歷史大背景,而不再看不起年輕人,說什麼“林北那個年代薪水才500塊,現在的大學生要求高高”等廢話,了解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世界,和那些LKK當年面對百業待興的社會不同,世代的衝突也許會減少。政府也許可以擬定更完美的政策,來協助社會裡的年輕人,我們的世界會多了多少個微軟,多少個谷歌?。(Ok,我承認這一段放在大馬是很天真的想法)
以其政治正確地不敢說,不談為何馬鏟成績比較差,還懶有愛地去愛人家,而不是分析背後的大背景,不如把所有問題攤開了談,研究背後的核心因素。當然,這個想法也很天真。因為在大馬,任何的研究只要是政治不正確,也只能不了了之。所以,未來還是屬於白人世界的。當他們有4倍更多的優秀運動員,4被更多的聰明人,我們亞洲人連爆肝賣血為美帝的機會都沒有了。
数目语言那个是笑话, 给欧洲人听到可以笑到滚地。德语说58 ,是achtundfünfzig (8和50, Acht:8 und:和 funfzip: 50 ), 而且德语许多字眼都让人舌头打结,有些德国看到也未必可以立刻读出来,要用一两秒去处理。 你说德国工业凭什么把别人打到满地找牙? 文化上的酱缸才是主要原因吧。 而且文化层面上,有钱的马来人孩子,什么时候数学会差? 当然可以赖说他们早学英文,不过母语这回事也是烙印呀, 除非他们小时候只说英语。 其实是文化上亚洲填鸭竞争出来,数学计算当然好咯。 不过问一下当下科学家数学家有多少亚洲人,可以去维基百科计算下。
ReplyDelete我觉得Gladwell要表达的是语言在学习数理上的优势,比如说9X9乘法表,中文比英文/马来文来得简单很多,所以用中文学习乘法比较容易/比较快。
Delete工业/科学领域中知识不是一切,创意,创新和分析能力也非常重要,这是亚洲人尤其是华人最大的弱点,你说的酱缸文化和填鸭教育从小就扼杀了我们的创意,创新和分析能力。科学/数理知识上亚洲人能超越欧美人,但其他能力输了一大截
什么时候 “科学/数理知识上亚洲人能超越欧美人”? 数学也需要基础加创意的,所有实验的架构都不是死脑筋可以制作出来的。
Delete我所谓的知识上亚洲人能超越欧美人是指学术上的知识,学术上的知识可以通过考试/比赛来衡量。以下是历年奥林匹克物理和数学比赛的成绩,亚洲尤其是中国在1990年后就是冠军常客。可是为什么亚洲的杰出数学/物理学家比欧美少?就是因为亚洲人是你所说的死脑筋
Delete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Physics_Olympiad#Distribution_of_medals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International_Mathematical_Olympiads
書本只是說某種語言念數學有優勢,可能如背乘法表,中文的『九九八十一』,比起其他語文來的容易。
Delete這只是學數學的優勢,要變成頂尖數學家、諾貝爾的獎者,就需要很多很大的其他因素了。可能是教育的環境,評估的制度、研究的資金等。
亞洲人到西方國家,集合西方的教育優勢,也許可以為人類的未來,創造更美好的發明。
Gladwell的书都很好看,读后会对很多事情有新的不同看法。不过有人批评他cherry picking的做法,还有书中提到的一些实验sample size太小,所以可能不太准确。
ReplyDelete是有这个趋势, 当好玩的书来读就是了。 文化规范这回事的例子就看作者的知识范围和阅历。 拿亚洲人做例子其实也是一种stereotype. 中产移民到欧美的亚洲人和难民身份到的程度肯定很大不同(反而符合了作者关于家庭收入和孩子”智慧“有关联的说法)。 用亚洲人做例子,应该是应所谓的应潮流。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