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北非“難民”霸氣直插歐洲,當中還有不少是來自非戰爭區的南亞難民如孟加拉、巴基斯坦渾水摸魚,跑進歐洲拿福利過日子。歐洲大開大腿迎接回撚難民進來,出來左翼政黨發神經,也有現實的考量。如歐洲不停的人口老化需要許多人從事體力服務類的工作,加上歐洲人少,許多國家在國籍上都允許雙重國籍或伸縮性很高的公民權。所以歐洲相信吸納難民可以解決勞動力問題,二來可以同化這些移民,讓它們在歐洲文明普世價值之下變成歐洲的一份子,畢竟之前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當然,面對回撚,這些都不可能實現。豬將軍愛國愛民,看到歐洲民眾歇斯底里地罵回撚,難免想起本地馬鏟罵華人豬的情況,非常進步青年自我批判再憂國憂民地想了很久,我們對於馬鏟,不也是外來者嗎?不也是不肯融合當地社會的外人嗎?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都在講的,馬來西亞的建國核心價值是什麼?歐洲國家的核心價值,不外是政教分離、法治社會、言論自由、人權至上的國家,唯一的不同,可能只是政策上的偏左或偏右而已。可是回撚的價值觀,全部和歐洲相反,如果堅持自己的那一套,將會有很大的衝突。馬來西亞呢?由於我們有法西斯的執政黨,歇斯底里的馬鏟,和養豬養到很開心的華人豬,所以連國家的建國歷史都很模糊。馬來半島的獨立日期,沙巴、砂拉越的獨立日期,馬來西亞聯邦的成立日期,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更遑論討論馬來西亞的核心價值了。
馬鏟喜歡把馬來西亞國的想像,開始於他幾百年祖先的馬鏟年代,堅持馬來文化才是馬來西亞的主流,其他華人印度人都是二等或邊緣末流。許多人說雞爸爸的新經濟政策改變了大馬,其實伴隨新經濟政策的“國家文化政策”(Dasar
Kebudayaan Negara)才是嚴重塑造雞爸爸奪權後的馬來西亞。政策裡面說了,回教是國家文化的主流,其他文化在不違反回教教義裡,也算是大馬文化。就這樣,定義了馬來西亞獨尊馬來/回教文化的地位。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鏟有許多道德/政治的制高點,來打壓其他種族的文化生存,否則扣上不團結的帽子給你。
這個我當然不同意,因為不管是1957年獨立的馬來亞聯邦,還是1963年建國的馬來西亞聯邦,多元文化的世俗國才是國家原來的核心價值。而且非馬來人在建國後,也積極參與投入國家的建設(根本是主力好不好?),不管今天的馬來西亞多麼的坑爹,都是三大種族集體建立出來的。這和回撚現在大剌剌跑去已經弄好的歐洲各國是不同的。當然,國家的面貌不是一成不變,回撚難民也有可能有貢獻而重新塑造歐洲的國家面貌/意識形態,可是這要在和平和民主都手段下進行。而且以回撚這樣的大量進入歐洲和超強的繁殖能力,就算不玩炸彈,只靠人口選舉都可以在20年後選出它們自己劣等人當總統,來修改符合它們的低級法令。
我每次批判歐洲回撚的重點:不肯融合。回撚不肯學當地的語文,又要堅持自己的教育,在學校教回教教義。這是否和我們有沒有一點像?沒錯,以人權來說,人口多到一個數量,你是要為回撚提供教育,但它們的教育不能反西方。教埋那些反西方價值觀的教育,不肯學習西方文化,過後找不到工作又說人家邊緣化它,最後加入恐怖分子又有左翼說它們是被歧視才會這樣,真他媽的。可是馬來西亞我們雖然堅持母語教育,一來那是基本人權,二來雖然是華小/淡小,但教育的課程都是一樣的。華小或淡小沒有引入中國/印度的價值觀,國小華小淡小教出來的小朋友都是一樣的。不信?看網上的言論,馬鏟和華人豬的蠢樣,都是一樣的。說到融合,我的立場和狗公鄭全行一樣,所有人都要會說馬來文,沒得妥協。我知道在經濟層面來說,馬來文幾乎是一無用處,但你還是要學,至少看的懂聽的懂,但不需要文采斐然到可以騙馬來妹紙的境界。
另外一個在馬來西亞,馬鏟不能學歐洲人那樣和諧融合其他少數民族,因為我們華人在人數上是比馬鏟少數,但文化經濟等其他層面上,卻是強勢。不管是美帝的大熔爐還是歐洲的大和諧,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佔多數的安哥拉撒遜民族是比少數民族在各大領域中優越,所以美國人可以支持黑人平權,甚至給黑鬼當國務卿、將軍甚至總統,都不會覺得“白人利益受到危害”而要上街示威。可是這裡卻相反,馬鏟雖然在人數政治勢力上佔了絕對的優勢,可是在其他領域處於弱勢,所以想要學歐洲那樣吞噬融化其他文化又沒有那個勢力,想要學美帝那樣大熔爐各自精彩又沒有那個氣量/信心,所以現在只能發神經,這就是目前大馬政治馬鏟急躁華人豬emo的深層原因。沒錯,只有豬將軍有本事告訴你。又,因為馬來文化在中華文化下的絕對弱勢,它們只能拿有更久遠歷史的回教文化來J,以尋求制衡。那個,又是另外一個悲劇故事了。
有人天天都想吃nasi lemak, 還不夠融入? 幹!
ReplyDelete有時只是想在nasi lemak上加些咖哩山豬肉這種普世價值,未必人人可以諒解。。。
fusion 什麼都行, 前提是尺度大的你能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