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 2018

Crichton 小說《失落帝國》讀後感



                這本《失落帝國》是《侏羅紀公園》的續集,也是Michael Crichton一生的小說生涯中,唯一一本有續集的作品。《神探福爾摩斯》系列的作者,柯南道爾也寫過一本同名的小說,也是說在南美一個沒有受外界干擾的森林,裡面還有恐龍的故事。之前一直不是很想看這部續集,畢竟我對恐龍不是有很大的興趣,看了後才後悔沒有早一點看,比第一本精彩很多。
                與其說《失》的是述恐龍的小說,不如說是作者以恐龍為噱頭,討論生物演化論的故事。第一本《侏》也是,用復活恐龍來吸引讀者眼球,但內容是探討那時還很新穎的混沌理論和一些科學守則道德等問題。據說The Lost World也是進化理論的一種,假設一個環境被孤立,不受地球整體因素如氣候等影響,該區域的物種會保持遠古時代的生態。

           故事講述在第一集開放給民眾參觀的侏羅紀公園,其實只是“前沿島”。生物科技公司另外還有一個小島,用來培植恐龍的。由於孵育恐龍的技術不成熟,大量被培養的恐龍會死掉,只有成功培育長大的恐龍才會被安排去前沿的公園讓人參觀。由於侏羅紀公園在第一集被毀,公司匆匆忙忙離開第一島,在後端島生存下來的小恐龍們,自動變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科學家主角知道後,要趕在第二島被哥斯達黎加政府摧毀之前去觀察恐龍的生態和生活作息,以了解恐龍絕種的原因,並完善演化論的理論。
                自從恐龍化石被發現至今一直有100多年,大家對恐龍絕種的原因有許多,普遍比較受歡迎的理論是隕石毀滅和地球氣候改變。不過書中的科學家(也就是作者的看法)認為,看化石來假設恐龍絕種的原因是緣木求魚的。比如你看一家人的全家福,一年拍一張照片,你無法從照片裡了解這個家庭幸福/悲傷的原因。畢竟照片(化石)只是一個時期固定的記錄,而家庭幸福與否(恐龍滅亡),卻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要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就必須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之間的生活習慣和互動。
                所以書中有大量提到不同恐龍的生活作息,都是作者的幻想,畢竟沒有人看過真正恐龍的生活。比如有一幕,我覺得也是作者的FF,他說長頸龍(Tanystropheus)之所以進化成的長頸,不是為了吃高處的樹葉,而是身體的平衡機制。長頸龍的防守機制是摔長尾巴掃敵人,所以它們必須進化成長長的頸,這樣又長又重的尾巴在掃射敵人時,前面的長頸就可以有平衡的效果,否則短頸又長尾巴掃人,恐龍會仆街。
                書中有一幕很吸引(也是最大的謎團)我,由於這個後端小島的大小,只能長成固定的植物,固定的植物只能養著固定的草食恐龍,固定的草食恐龍又只能支撐某個數量的獵食者(就是暴龍和速龍),但島上的獵食恐龍尤其是速龍的數量遠遠比科學家的估計還要多,到底是什麼原因?
                最後他們發現,原來是因為生物科技公司在孵育恐龍時,因為技術不完善,造成恐龍都有一些病(類似細菌引起的疾病),導致許多恐龍還沒有完全長大時,就已經死掉了。所以原本只可以讓10隻恐龍吃的食物,由於早死,導致這片島嶼可以養著50隻恐龍。
                同樣的,地球的資源和人類的關係應該也存有一定的數量。這個許多年前都有科學家擔心,地球的糧食和水源等只可以養育某個數量的人類(好像maximum10億),但當人類的人口達到某個數量時,就會支撐不了。不過這種問題,暫時看起來沒有什麼危機,畢竟可以靠科技增加生產力,餵飽大部分人口。
                我母親告訴我,她小時候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上肉類,但到我童年時,哪怕我們家境算貧窮,但要天天吃肉類也不是問題。這就是生產力的提高,導致就算是最窮的人,都不會餓死。比如現在雖然世界上雖然還有很多窮國,但餓死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不過,飽食思淫欲,肉體上的溫飽可以靠科技解決,但一些抽象的慾望,如財富呢?
這是我這陣子一直思考的問題。
假設一個人一年的生產力是財富值100,如果他擁有100萬的財富,那麼就算是富翁了。所謂的有錢人,就是生產力過人,人家只能生產100,他卻可以生產100萬或1000萬的財富。當然這裡指生產力100萬的富人,並不是表示他可以生產比他人100倍多的財富,而是他生產的財富,比別人有價值。畢竟所謂的經濟,都是大家互相交換自己的勞力成果。比如你是養雞的,你一年生產100隻雞,我一年生產100顆鑽石,但市場認為1顆鑽石等於1000顆雞的價錢,那麼你一年的財富,就被我1天的財富換掉了。
                如果大部分人只能生產100財富值,但要求1萬或更高的財富值的財富怎麼辦?畢竟生產力再進步,只能解決物理上的滿足感,但心理上的富有怎麼辦?在古代,統治者們只能用宗教等傳說來壓抑人的心理,比如你雖然窮,但心理是富有的,又或者說你現在窮,但死後上天堂,又吃不完的奶油蜜糖和處女讓你屌。你用經濟的角度來看,吃不完的奶油蜜糖和屌不完的處女也是不可能一直無限生產的。
                《迷》中有提到當人類進入網絡時期,就是人類滅亡的時候。這是90年代中期的小說,那時互聯網才剛開始發展,作者已經有這樣的預測,讓人佩服。作者說,當所有人都上網,那麼全世界的人類的思考都會被連接在一起,再也沒有像the lost world那樣孤立而自我發展的東西了。最後,全世界的人都會同一種思考模式、同一種喜好、同一種文化,那麼就是人類智商和創意毀滅的時刻,也是人類文明崩潰之日。
                當你原本有100財富值都可以過得很快樂時,但當你看到網上要么你身邊的朋友,要么國外的陌生人可以過得那麼精彩時,難免會出現攀比等心理,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們那樣。最後大家都要求遠遠比自己生產力還要高的財富值時,整體人類就會變得很浮躁很emo了。當權者除了用宗教來繼續忽悠人民,還有什麼辦法?
                有,虛擬科技。
                生產力可以將解決溫飽問題,但抽象的滿足感,也可以靠虛擬環境來實現。有了虛擬科技,那麼傳說中吃不完的奶油蜜糖,屌不完的處女蘿莉,就有可能被完成了。這幾年,由於虛擬科技的發展,科學家都在討論到底我們現在的真實,是不是真的真實?還是像電影《Matrix》那樣,其實是由一個更高等的外星文明創造出來的虛擬環境?歷史上那些宗教領袖,說自己可以看到未來或天堂,可能要么好運,要么是一種精神hacker,可以看到系統的bug,看到完美的天堂,看到那些傳說中吃不完的奶油蜜糖,屌不完的處女蘿莉?
                不管怎麼樣,我覺得我們下一個進化階段,應該是這種虛擬科技,或有一種類似電影《Total Recall》那樣的科技,發明一種可以藥物,可以讓你體驗你在生活中無法體驗的情緒與成就。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