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會很狹義、很種族主義。
前幾天在《當今大馬》看到這則新聞,【兴权会与民联谈判近破裂,警告或在大选中撤回支持】。撤回支持?不支持民聯,難道是表示跑回去支持國陣?还是懒有型地扮中立,然後再講誰可以維護印度人的權力就支持他云云?
在我還沒有進大學前,聽到不少對印度人的偏見言論。如看到蛇和印度人,先到印度人。當初對這樣的說法很納悶,為什麼要打印度人?在我家鄉,學校裡也遇到不少印度人。但都是醫生的孩子,幾乎全部都是,還有一個還是我鎮市長的孩子。沙巴這裡的印度人,不是醫生老師就是校長、布店老闆、茶店老闆,就連最“折墮”那個都是街邊擺檔賣東西的老闆。直到進了大學,才遇到來自他州的坑爹印度人。
前陣子在面書看到這則短片,題目是《每個印度人都要看!》故事講述一個STPM拿滿分的印度人,因為家境問題,不能繼續深造。接著出外打工,大部分的工作要么標榜“土著而已”,要么寫着“需懂說華語”,導致他不能找到工作。最後還遭人誤會是小偷,絕望之下,變成劫奪匪,最後還對這個社會“控訴”,說我們害了他。
我曾經想過,我們華人和印度人在大馬的處境,除了人口的差距外,其他面對的問題幾乎一樣,但為什麼結果差那麼遠?我們每次說華教怎麼慘怎麼慘,但印度人的淡米爾源流小學其實也不好混。之前聽說有個印度人版的董教總,現在沒有聽到任何消息了。
有人認為是種姓制度害慘了印度人,導致他們不努力向上。華人豬有“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積極心理,認為你摸得,我也可以摸,只要老子用權有錢,依然可以坐龍椅。反而印度人認為自己這一世的衰運,是自己前世的karma,甘願受罪,而不努力去爭取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之前的想法是認為印度人的凝集力沒有華人豬那樣強。中國人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和自己的人聯合起來,形成醬缸,但也形成了互助的團體力量。所以全世界有華人街,卻不會有很多印度街。華人醬缸文化認為讀書=升官發財,變成我們注重教育,華族子弟受教育、注重教育的比重比起印度人更高,日後翻身機會也更大。一些籍貫會館、同鄉會等,會互相幫助同樣籍貫的人,其他籍貫怕輸下,也搞同樣的山頭,互相幫助。有錢的想沽名釣譽,捐錢給這個那個,基本上華人社會還是有些資源會回到其他較貧窮的清貧子弟裡。
印度人由於早期來馬都聚集在圓丘,比起在城市的華人較吃虧。另外有錢、有教育的印度人,也不像華人那樣會幫助自己窮的兄弟(也許是種姓制度?),還不時發生高等印度人歧視低等印度人的事情。也許種姓制度的病毒,比起我們的醬缸來的還要毒。
所以律師醫生那些繼續過著他們高等人的生活,喜劇。貧窮那些就繼續酗酒鬧事打老婆,悲劇。(扣留所裡印裔青年的高離奇暴斃絕對不是偶然,除了警方濫權,背後還有其他社會文化心理的因素)所以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可能變成我們講的很“蛇”了。要么皈依回教,變成嘛嘛,然後“納投名狀”,比巫統鷹派還要鷹派。另外一些就兩頭蛇,哪裡有好處就往哪裡跑,牆頭草,兩邊倒,關鍵時刻反咬你一口。
唉,曾經產生無數偉大思想哲學的印度文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後代?梵天大神呀,你快醒醒吧~
相關文章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