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雨傘起義,反對者最喜歡用的一個理由(或唯一一個剩下看起來有一點點說服力的理由)就是——阻止經濟發展。更有甚白痴者以股市滑落來抨擊佔領者對經濟的打擊。這些蠢蛋言論就不要提了,但純經濟的考量也是近年來社會危機,搞不好也是日後爆發革命的導火線。
我不是說經濟成長不重要,但把社會的所有對錯都放在經濟成長上,其實也只會造成一個更加不公平的社會。先說香港吧,回歸中國後的政商勾結,地產商霸權導致屋價騰飛,瘋狂的加租導致許多老店消失,讓路給國際連鎖店,年輕人都買不起房子看不到未來,但政府卻一句經濟成長把這些都抹殺掉了。在馬來西亞,為了發展經濟,我們就必須引進外資,那怕是害死人的稀土、山唉,政府一句經濟發展就夠了。
每當一些為勞工權益鬥爭的非政府組織要求加薪,設定最低薪金制時,那些吃到滿腦肥腸的大亨就說制定最低薪金制會“削弱企業競爭力,導致經濟成長受阻”。結果一句經濟發展,不管是即得利益者,或也是受薪一族,都會乖乖地認為,不管是打算搞事的還是妥協的,都不能弄到破壞經濟成長受到破壞。我不知道一個國家的新鮮血液被破壞,社會的向上流階梯變得更狹小,但換來的經濟高成長,有什麼好處?
這次的雨傘起義,除了沒得救的大中華膠人,和長時間跪著所以覺得打算站起來的人是罪的奴才外,還有一些人的態度也蠻值得玩味的。這些人他們不反對佔領者的政治訴求,甚至很贊成,但他們會說:你們搞什麼都好,我不反對,我尊重你們集會示威的自由,我批評政府打人的暴力等,但不要破壞我的生活。有人說是這些人雖然不一定大富大貴,但生活有一定的保障;雖然也是不滿現狀偶爾有怨言,但覺得退守會自己的目前的生活,會比上街搞不好給坦克輾成肉醬好很多。
我覺得這些人都抱著看戲的態度生活的。也就是說如果示威失敗了,他們不需要付任何代價(受傷或被秋後算賬);但如果成功了,訴求被通過所得來的好處(更加民主自由的空間),他們也可以坐享其成。所以不管結果如何,他們都不會輸的。當然從道德的角度來看,你可以批評他們自私或什麼,但我們的社會就是這樣由不同背景、不同價值觀的人組成。有些人很有愛,可以犧牲自己的青春甚至性命為一班豬爭取尊嚴,但另外一些人卻可以嘴巴說不要麻煩,但最後有好處時候卻決對不會少拿。所以我每一次在面書上看到一些八婆說示威的人不守規矩時,我不知道這些賤貨知不知道在百多年前,女性別說投票權,連受教育的機會也不多?
最近身邊有好多朋友都去旅行,不約而同的,選的都是台灣居多,沒有聽過打算去中國的。這些人會選擇台灣、香港而不是中國,除了費用的考量(中國應該更便宜吧?),應該是覺得這兩個地區比那個“崛起”的中國好很多吧?他們不會覺得奇怪的嗎,他們嚮往旅行的地方,台灣日本香港之所以好玩吸引人,是不是那些地區有充滿蝗蟲的大陸不同?如果是醬,為何還有那麼大中華小膠人呢?
對於香港民眾佔領對外資所造成不便,我在網絡上看到一則說法蠻有趣,那就是:造成不便是企業的風險成本的計算內。一個企業在任何地方立足時,都會知道該地區的社會結構。在香港這種官商勾結嚴重,年輕人的勞動力購買力被嚴重剝削的地方,你總不會覺得這個地方的人會永遠被你剝削,而不會反抗吧?這種小小的不便,應該預了的啦,應該算進去你公司的風險評估賬目裡面的。香港人好溫馴,對社會的不滿只是有秩序的佔領了事,如果是亞洲真正的戰鬥民族越南人,早就把這邊剝削他們的商家砍掉了。
所以那些小小的中華膠,會和LKK一樣覺得發展至上,除了心中的大中華至上,會不會也是潛移默化受到了經濟理論至上(新自由主義?)的理論洗腦,認為破壞經濟成長就是錯的,只要經濟成長,不管用什麼手段(剝削大量的勞工、透支環境的保育等),都是合理的,都是強國,都是值得效仿,甚至可以用來打飛機時的幻想對象?
李家城李家城, 为何这些说“经济”的家伙,不提被李家城的小店家,被官商勾结的地产霸逼迫结业的事?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