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有两个蛮有趣的论点,
一个是讨论二元思维,另一个是讨论—面对真理的勇气
这一篇先说那个二元思维
我们有习惯的把某一件事物/举动归类为好或坏的二元思维
就比如抽烟的人都是坏人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吸烟的人是坏人呢?
因为“权威”(书本的内容、广告的宣传)是这样告诉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些事的观点,并不是我们自己真正的意愿,而是其他的“权威”告诉我们。
就好象我们认为吸烟的人是坏人这个观点,我们很少去思考吸烟的人和坏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没错,吸烟有害健康,而且吸烟是自私的行为(二手烟伤害到旁边不吸烟的人)
那么是否爱做有害健康的事和自私的人就是坏人?
比如熬夜也是伤害健康,但很少人觉得熬夜的人是坏人
还有如果我在抽烟,放出大量二手烟,旁边的人很大可能会很讨厌我,觉得我是混蛋
但如果我在驾一辆名贵跑车,放出很多黑烟来(放出的一氧化碳黑烟比二手烟还要伤害人的健康)
觉得我是自私混蛋的人远远比我喷二手烟的人来的少
(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吸烟,我们会说他是不良分子,
看到一个爱熬夜的人用车排出黑烟,我们不可能会说他是不良分子)
两组人都是在做伤害自己健康的人,而且也很自私的伤害别人的健康
但我们只会觉得抽烟的人是混蛋... 为什么?
这样分析下去可能会觉得吸烟的人是混蛋的理论站不住脚
或者得出以后看到熬夜的人就会觉得他是“不良分子”的荒谬结论
可能有人会说“吸烟就是坏的,坏的行为就是坏的行为,干么要分析那么多?!”
一开始我看到这样的理论以为那是人的偏见
但在《思考思考》里,作者称这种行为为“人的惰性”
人们懒惰思考的原因是贪方便,有事只需要诉诸于权威。
因为思考的结果可能会得出上面怪怪的结论(吸烟也许不是坏人,熬夜的人有可能是混蛋)
人民不会独立思考并不是独立思考很困难复杂,而是人们懒惰
所以人们就方便得把事物分成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吸烟要么就是好的,要么就是坏的
而且独立思考的结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欧阳先生对此情况有蛮有趣的见解,我原文不误的抄了下来
纯粹的爱恨是简单轻易的,但爱恨交加时,情绪波动太大,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生命的成熟度去承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爱思考,却倾向于把每一件事物分成好或坏的二元思维
好的东西就敢敢去爱,坏的东西就狠狠去恨
这样生活好过得多了~
相关文章:思考的限制
爱思考分析的人会在这个社会里被当作异类来看待...
ReplyDelete爱思考分析的人会在这个社会里被当作异类来看待...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