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6, 2012

獨立日2/2——分裂還是統一?

繼續昨天的。
今年國慶日的爭議,除了民間慶祝的“方法”和官方認定的不同外,民聯州屬自定的國慶日主題也掀起了一陣口水戰。
話說民聯州政府因為不滿“一諾千金”的國慶主題,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國慶日主題。
高峰時期,民聯4個執政州的主題都不同,
雖然最後好像統一了主題,但州政府國慶主題和國慶logo與中央對著幹還是頭一遭。

批評民聯舉動的輿論中,最大聲的就是“分裂國民”
姑且不論不同的國慶主題和徽章如何會“分裂國民”,但說出這番話人士的背後心理,值得探討。
許多年來,我們習慣了【團結就是一樣】的思維。
我們要用一致、協調、統一,來顯示出我們的團結。
當出現不協調、不和諧的局面時,我們就會慌張失措,覺得有人破壞這個那個。當國慶日大家不舉國旗、不到官方的慶祝活動像個傻逼般搖旗吶喊,
反而自動自發,和政府對著幹,舉辦反嗆政府腐敗的集會時,很多人都亂了。
覺得這些不統一舉動、不統一主題的人,分裂國家的團結。

為什麼團結,就一定要團結在同樣的形式上?
為什麼團結,就一定要團結在同樣的政黨下?
誰說團結就是全部人一樣地做著同樣的舉動?
是誰規定我們團結,就要支持某一個政黨,反之就是分裂?
為什麼出現多元,就會影響團結的整合性,而必須犧牲多元,來為單元服務?
為什麼這個社會這麼害怕出現不同的聲音?
為什麼當有些人選擇在國慶日前夕關注國家選舉制度的改革、關懷國家歷史文化的保育、抨擊魚肉人民的政客時,
就會讓社會造成“分裂”,影響團結?
如果一個社會,不能允許有其他不同的愛國形式出現,否則就會讓該社會進入分裂的狀態;應該深思的問題除了是該社會是自由社會還是集權社會外,更應該問的問題就是,組成這個社會的人民,真的那麼脆弱嗎?脆弱到連一個主題不一樣,就會陷入分裂的狀態?


說到統一和分裂,想起了之前在youtube看過梁文道主持的節目。
該節目是道長在《鳳凰衛視》的節目,《開卷8分鐘》,介紹書本的。
在那一期的節目當中,道長介紹了一本西方學者撰寫,探討《聖經》發展史的故事。
有趣的是,在節目尾聲,道長(其實是該書本作者的意見)提到了,
基督教和天主教對於《聖經》的詮釋選擇,作出迥然不同的決定,導致兩宗教的發展南辕北辙。
基督教對於《聖經》的態度,採取“統一”的政策,所有研究該經典的神職人員,除了《聖經》一書以外,
不能研究其他的書籍,或不能以其他書籍的資料作為研究神學的參考。
相反的,天主教卻採取開放的態度,讓該教會的神職人員可以參考《聖經》以外的其他書籍,
來豐富其神學的研究內容。
基督教由於採取統一《聖經》的策略,最後卻導致基督教派大分裂,分裂出許許多多的教派來。
相反的,天主教雖然採取“分裂”的研究《聖經》策略,但最後卻比基督教派來的統一。
相關解釋,請看視頻吧。


所以回到我們這個一天到晚講要團結的國家,
卻又很害怕不同的國度, 以上的例子,是否可以作為反面教材?
 如果太強調統一、一樣、協調和諧,卻不允許任何不同的聲音出現,這樣是否會造成更大的分裂?
反而如果讓大家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願與看法,最後是否卻會讓人民更團結起來? 
不同的看法,就像不同的道路,讓大家走自己的路,但如果出發點一樣,也許最後會殊路同歸也說不定。 
就好像香港連續劇《天與地》裡說的一樣(大意),
 “也許我們的起點、路線都不一樣,但如果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我相信我們會在終點裡相遇”。

2 comments :

  1. 人都是有缺陷的. 如果能集合众人的智慧, 能把缺陷减至最低. 这也间接解释了霸权令人腐败.

    ReplyDelete
  2. 人多了,其實也會很難搞。人多難保不會內鬥,而遭敵人滲透再分化,也是群眾運動需要注意的。

    ReplyDelete